“撤出”為集團整體性戰略考量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日前報道,在日本國內銷售的松下空調,除了最頂級型號外,約九成是在松下廣州工廠生產。但預計2024年開始,松下的中高端空調將逐步改為在日本滋賀縣的草津工廠等地生產。松下計劃在2024財年(明年3月開始)中將日本國內生產的份額比例從10%提升到40%,重新成為主力基地。至于做出此決策的原因,從報道信息來看,松下是為了順應貿易摩擦帶來的供應鏈不確定性,也希望推動本地生產本地銷售的進程,以提升生產與運營效率。
從新聞報道信息來看,松下為更改產地的投資約100億日元(約5.04億元人民幣)。而回歸日本本土生產后,松下空調從下單至交付的等待周期將縮短為目前的十分之一,可帶來每年約40億日元(約2.02億元人民幣)的額外效益。而松下廣州工廠生產的空調,未來將繼續保持對日本向普及機型出口的基礎上,重點對應中國市場及日本外的海外市場。那么,這是否意味著松下廣州工廠將面臨產能釋放不足的境況?
對此,中國家電網記者早期在多種場合與松下內部人士交流來看,撤出為集團整體性戰略考量,即使部分生產線轉移,但不意味著松下空調不重視中國市場。相反,廣州松下空調器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海龍在近期明確表示,一定要提高內銷占比,只有在中國市場扎根、立足,才是松下空調未來的方向。而松下空調也將在中國市場找到自己的本土化生存之道。例如,據了解接下來松下空調在中國市場可能有一些新的動作、新的投資等等。
從這個角度再來看松下空調與小米空調的戰略合作,似乎正是松下空調在中國市場“新動作”成果的具體展現之一。
松下空調在中國市場將“更靈活”
關于松下空調廣州工廠,松下曾在2009年在華實現350萬臺的產銷量,也就是說,松下空調廣州工廠的年產能至少可達到350萬臺。近幾年基于自身體系調整等原因,松下空調在該工廠的產能始終未能完全釋放,如今隨著部分生產線撤回日本,無疑將有更多產能需求釋放。而與小米空調的戰略合作,就是松下空調站在中期戰略上對廣州工廠的“靈活”應對、調整。
對于未來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松下空調并非像外界傳言的秉持消極撤退戰略,反而以繼續扎根中國為未來方向,并將以更靈活的策略應對多變的市場!斑^去我們過分的依賴于日本、依賴出口,這是不長久的,我們要自己活下去,所以我們要更靈活的應對”,松下內部人士稱。所謂靈活應對,一方面指松下空調將通過產品創新、服務升級創新、渠道多元化開拓等,全力以赴的提高松下空調產品在中國市場的銷售。
另一方面,松下空調將進一步盤活中國工廠的產能產量,與小米空調的合作正是基于此目的。對于小米空調,隨著業務發展需要,目前小米空調在中西部地區的代工供應鏈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其全國市場銷售需求,尤其在需求量十分可觀的華南地區。為進一步節約成本的同時滿足更多需求,小米空調需要在華南地區找到供應鏈最短且品質又足夠保證的供應鏈廠家,這也就促成了小米空調與松下空調的合作。
對于松下空調與小米空調合作,將進一步釋放松下空調中國工廠的產能,同時更重要的,這也將進一步降低松下空調制造層面的多項成本問題,使得松下空調產品在品質、性能上滿足用戶多樣化、個性化需求之余,在價格上也能更好的滿足不同用戶群體。
松下空調與小米空調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也提到,小米集團大家電空調部將會與松下空調器在空調產品的研發、生產和制造等方面展開合作,并共同推進精益制造技術的應用。同時,雙方還將建立資源共享關系,在多層次、多領域的戰略合作中提升產品品質和制造流程優化。
另值得注意的是,為更大程度盤活松下空調中國工廠產能,除了小米空調外,據了解松下空調還在與其他一些知名的品牌合作,為他們提供優質的供應鏈支持。顯然,就像松下空調相關負責人一直在強調的,對于中國市場,松下空調將在始終保持看好的基礎上,持續立足、深耕于此。
【潮流家電網版權聲明】:本網站注明轉載的內容均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歡迎提供相關證據,發送郵件至731801816@qq.com,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