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ad id="l311q"><em id="l311q"></em></thead>

<acronym id="l311q"><em id="l311q"><dfn id="l311q"></dfn></em></acronym>

    <var id="l311q"></var>

       
      分享到:
      潮流家電網
       

      新聞
      人物
      科技
      數據分析
      |
      廚房
      熱水
      凈水
      手機
      集成灶
      |
      廚房小電
      企業動態
      特別策劃
      白色家電
      原創
      圖集
      評測
      電子雜志
      |
      空調
      冰箱
      家居
      彩電
      洗衣機
      |
      網紅家電
      行業數據
      智能家居
      數碼電器

      歐意
      首頁 > 新聞 > 被沒收48億元,小米印度恐將成為印度小米

      被沒收48億元,小米印度恐將成為印度小米

         
      來自:潮流家電網 發布日期:2023/6/16 9:49:07
      當然,在制造業的“甕中捉鱉”這件事上,印度并不是只針對中國企業,實際上是相當“公平”的。
            6月9日,印度執法局(ED)發布文件稱,已正式向小米印度、該公司相關高管以及三家銀行等發出通知,陳述其非法匯款555.1億盧比資金(約合人民幣48億元)的行為。

        此時一經報道,便迅速攢上熱搜,小米怎么了——成為網友們第一時間產生的問題。

        隨后,伴隨著事件的繼續發酵,一看事件發生地,互聯網口風逐漸轉向:印度又怎么了?

        小米等國內手機品牌在印度常遭受“罰單”

        這當然不是小米第一次收到來自印度官方的處罰了。

        在2014年,小米進軍印度市場,憑借高性價比在當地一眾手機品牌中脫穎而出,并且在日后逐漸成長為當地第一大智能手機品牌。

        印度政府也對小米拋出橄欖枝,不僅特別允許在印外資可持股比例超70%,還出臺了綠色通道和一系列優惠政策,邀請小米前往建廠。在印度發展的十年間,小米在當地共計建成并投入使用了7家工廠,為當地創造了2萬多個就業崗位,可謂是印度發展的功臣了。

        但是,近年,小米在印度的“待遇”卻急轉直下,2022年1月,印度指控小米逃稅,開出了5.6億元的天價罰單。至此,印度方面似乎是嘗到了甜頭,也在醞釀著下一步的動作。

        同年5月,將小米給高通的專利費,定義為“非法匯款”,按照印度當地的法律,凍結了555億盧比(約47億人民幣);2023年4月份印度高等法院駁回了小米的訴求,小米必須交上這47億人民幣的“非法匯款”了。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印度一年利潤最高不過3.5億元;同時,這筆錢也相當于小米2022年凈利潤的56.7%。

        在正式的處理結果出來前,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曾表示,在印度市場面臨較大挑戰,存在資金上的影響,目前在印度運營很正常,“未來小米會提升在印度業務的運營效率。小米相信印度司法的公正性,也相信在印度經營的合法與合規!

        很明顯,盧偉冰錯了。

        當然,小米并不是唯一一個在印度被打壓的中國品牌,中國的手機品牌均頻頻被“約談”

        2022年7月,印度稅收情報局調查認定,OPPO在當地的子公司逃避關稅近439億盧比(約合5.51億美元),要求該公司繳納“所逃稅款”;同年7月,印度又以洗錢的理由,凍結了vivo在印度的全部資產。雖然隨后因為vivo進行起訴而解凍了資產,但卻需要交納8億元的保證金……“印度賺錢印度花,一分別想帶回家”,這一句戲謔原來是用無數血與淚驗證的事實!

        小米印度?不!印度小米怕是要是小米的掌控了

        當然,在制造業的“甕中捉鱉”這件事上,印度并不是只針對中國企業,實際上是相當“公平”的。

        2007年英國沃達豐(歐洲最大的移動電話運營商)通過收購了李嘉誠的CPG投資公司獲得了印度的業務。但還未開始經營,印度稅務部門表示:因為你們的交易收購必須追繳轉讓所得稅,加上罰款一共26億美元(180億人民幣)。

        沃達豐歷經五年訴訟,獲得是卻是印度“量身定制”的罪名——印度修改了《所得稅法》,沃達豐的罰金從26億美元直接升高到51億美元。

        并且,根據新修訂的《所得稅法》,印度又起訴了數十家跨國公司,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而我們熟悉的公司中,被印度制裁的也不少。

        2008年,美國微軟公司被印度稅務部門罰款70億盧比;2009年,IBM被印度罰了535.7億盧比;2014年,“瀕死”的諾基亞被罰了208億盧幣。

        但是,之后印度總理莫迪在2014年上任的時候,做出了新的承諾:會讓印度成為一個適合做生意,好做生意的國家。還對中企發出了“邀約”:印度有人口,市場大,歡迎來做生意。

        世界也都原因重新相信印度,但事實呢?

        我們挑選一些近期的罰單——2022年10月,谷歌被印度反壟斷機構處以谷歌濫用安卓市場主導地位為由,開出2.75億美元的罰單;2023年1月,三星不僅因為發票問題被拒絕履行制造業補貼獎勵,還被印度追罰稅款2.12億美元;3月份,亞馬遜被印度罰款37.5萬美元。

        惡劣的商業環境,讓跨國企業也紛紛開始“跑路”,根據互聯網的公開信息,有以福特為代表的大量外企,重新印度商業和工業部長戈亞爾曾表示:在2014年到2021年的8年時間里,有2783家跨國公司決定停止在印度的業務,超過了印度外企總數的五分之一。

        但是,更可怕的是,“榨干”這些企業并不是印度的目的,其真正的“陰謀”可能是將它們變成真正的印度企業——根據印度《經濟時報》報道,印度政府要求中國小米、OPPO、realme和vivo等手機制造商任命印度籍人士擔任首席執行官、首席運營官、首席財務官和首席技術官等職位。政府還指示,他們需要將合同制造工作委派給印度公司,以及成立合資企業,將本地制造提高至零部件水平。

        那么,這些企業能跑嗎?很難。

        我們還是以小米為例,根據公開信息小米在印度建了7個工廠,同時在第一季度小米在印度市場排名第三,這意味著在印度,小米已經有完整的生產線和銷售渠道,小米在印度市場的投入遠遠高過收益。沉默成本巨大,兵器而第一季度印度的手機市場還在擴容,這兩方面客觀因素很難讓一個企業下定決心跑路。

        同時,從目前的印度政府開出的罰單和提出的要求來看,對于這些跨國企業,印度的商業環境早就已經脫離了正常的經營范疇,更像是一場賭博,賭當地的政策,賭政府的執法,心態上的失衡可能讓企業在決策上也更加猶豫。

        純粹從心態上看,印度當地更像是對跨國企業們一場曠日持久、隆重盛大的PUA,并且似乎已經成功了。無論是選擇采用印度人擔任高管位置,還是跑路,都是印度在接手企業,對于企業而言,要么失去公司主動權,要么失去印度市場,從長遠來看,這兩個結果可能是同一個結果。比如從小米印度變成印度的小米,你看,現在整個小米集團一下子被沒收全球年利潤的一大半,不就已經在為印度小米打工了嗎。


      【潮流家電網版權聲明】:本網站注明轉載的內容均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歡迎提供相關證據,發送郵件至731801816@qq.com,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關鍵詞: 小米,
      相關新聞
      導購評測
      潮流家電網
      潮流家電網注意到,長虹控股官網顯示,7月10日,長虹控
      潮流家電網
      百年國際品牌惠而浦打造高端W9系列嵌入式冰箱,在極致探
      潮流家電網
      廚房色調、布局設計不僅影響廚房顏值,也能影響人們對溫度
      潮流家電網
      魚和熊掌如何兼得?金帝集成灶洞察消費者的使用痛點,用星

      友情鏈接:  上海家電網 | 亞設家電網 | 中國家電網論壇  | 口碑家電網  | 家電聯盟 | 千龍家電 | 中國熱水器品牌加盟網 | 奧維云網 | 方太 | 智電網  | 家電維修
      首頁 | 新聞 | 潮流觀察 | 人物 | 評測 | 企業 | 數據 | 影像 | 營銷案例
      copyright©2012-2020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蘇ICP備 19044916號聯系電話:0519-83758091/83758092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视频1000_黄色网站a澳门Av综合网_国产特黄特色a级在线视频_免费三级电影亚洲
      <thead id="l311q"><em id="l311q"></em></thead>

      <acronym id="l311q"><em id="l311q"><dfn id="l311q"></dfn></em></acronym>

        <var id="l311q"></var>